江南怎么玩最划算
新闻动态你的位置:江南怎么玩最划算 > 新闻动态 > 陈赓资历战功都高黄克诚,为何授衔时排在黄克诚之下?
陈赓资历战功都高黄克诚,为何授衔时排在黄克诚之下?

2025-05-22 16:06    点击次数:165

  

1955年给将领们授衔的时候,陈赓大将的排名在粟裕、徐海东、黄克诚之后。粟裕大将的战功那是明摆着的,陈赓排在他后面,大家也都能接受。可话说回来,陈赓的战功和资历,那可比徐海东和黄克诚要强不少,甚至他的资历比粟裕和一些元帅都还要老。这就让人纳闷了,他咋就排在了徐海东和黄克诚后面呢?

徐海东在1940年之后就没再上过战场,错过了半个抗战和整个解放战争。想当年,1931年的时候,陈赓已经是四方面军12师的师长了,那时候徐海东还在他手底下干活呢,不过论打仗的勇猛,徐海东可不含糊,简直是豁出去了,也因此没少被陈赓批评。徐海东能在大将里排到第二,关键还是因为他曾经在困难时期给中央红军送去了救命钱,这事儿党中央和毛主席都记着呢,对他一直心存感激。

【论陈赓和黄克诚的资历】

陈赓是个将门虎子,13岁那年,他毅然决然放下书本去当兵。到了1922年,年仅19岁的他就加入了共产党。1924年2月,他进了广州陆军讲武堂学习,同年10月,又成为了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,人称“黄埔三杰”中的一个。在北伐战争那会儿,他还出手救过蒋介石的命。

陈赓的背景和经历,在大将里头,除了张云逸,没人能跟他比,他甚至超过了十大元帅里的不少人。黄克诚呢,1925年才成为党员,到了1928年湖南起义时,他只是团里的参谋长。所以,要是说谁参加革命早,那肯定是陈赓比黄克诚早得多。

陈赓那段时间真是挺倒霉的,参加南昌起义时小腿受了伤,没跟上大部队,只能自己拖着受伤的腿,一路折腾到上海去治伤。没想到在上海还碰见了周总理,这位既是老师又是朋友的贵人。周总理给了他个任务,让他化名王庸去做地下工作。就因为这,陈赓在1928年到1932年这几年里,都没能在军队里好好发展。到了1931年11月7日,红四方面军成立了,陈赓接到命令,去做了12师的师长。没多久,1932年9月,陈赓就升得飞快,直接做了四方面军的参谋长,这下子,他的职位就赶上了黄埔四期的林彪,还有他一期的同学徐向前。那时候,黄克诚是军政治部主任,还代理过第3军团的政治部主任,但陈赓已经是一个方面军的主要头头了,职位比黄克诚还要高呢。

可陈赓真是倒霉到家了,刚当上四方面军的参谋长没多久,腿就在打仗时给弄伤了,没办法只能去上海看伤。结果到了那儿,刚好撞上了大叛徒顾顺章叛变,陈赓就这么被抓了。好在陈赓以前救过蒋介石的命,蒋介石也就半推半就地放过他,再加上宋庆龄出手相助,陈赓总算是出来了。但顾顺章的影响实在太大,害得好多同志都牺牲了,就陈赓一个人跑了出来。面对政治部的一堆问题,陈赓根本说不清,这回他在军里又得从头开始混起了。

抗战一打响,陈赓就挑起了129师386旅的大梁,这支队伍在八路军里那可是数一数二的,特别亮眼。另一边,黄克诚呢,他当上了115师344旅的政治委员。那时候,陈赓和黄克诚,两个人的官职那可是不相上下,都是抗日战场上的大将。

【陈赓的军功要高于黄克诚】

在抗日战争那会儿,陈赓的战功其实跟黄克诚差不多,黄克诚他主要是搞政治工作的,很少担任军队的领头人。但到了解放战争时候,陈赓的战功和地位可就上升了不少。

在陈毅看来,我们党里有五位特别厉害的军事人才,他们就是彭德怀、刘伯承、林彪、陈赓和粟裕。解放战争刚开始那会儿,陈毅还特意跟党中央和毛主席推荐了陈赓和粟裕。所以有那么一阵子,陈赓领导的陈谢兵团不归刘伯承的二野管,而是直接听中央的。毛主席把陈赓跟彭德怀、刘伯承、林彪、粟裕都看作是重要方面军的军事头头,这个待遇连徐向前都没享受到。那时候,陈谢兵团跟二野、三野摆成了个品字形,一起发动了大战略反攻。

在解放战争那会儿,陈赓可没少打败黄埔时期的那些老同学带领的国民党精锐部队。就说淮海战役吧,黄维兵团就是被他给打散的,黄维被抓后心里那叫一个不服,老嚷嚷着要再干一架。可等他知道对手是陈赓,立马就没声了,承认自己早在黄埔时就打不过陈赓。陈赓跟宋希濂在黄埔时关系铁得很,宋希濂还经常请陈赓吃饭呢。可到了大渡河一战,陈赓把宋希濂的14兵团14万大军全给收拾了,活捉了宋希濂后,陈赓还赶紧请他吃饭。李铁军也对陈赓有怨气,说大家都是黄埔的老同学,怎么就不能留点情面呢。“我这辈子的好名声,都让陈赓给毁啦!”他抱怨道。

陈赓后来出手相助,让越南军队成功击败了法国军队,赢得了抗法战争的胜利。他还接过彭德怀的指挥棒,带领志愿军打响了第五次战役。

因此,要是从立下的战功来看,陈赓是超过黄克诚的。

【黄克诚为何会高于陈赓呢?】

在全部的开国大将里,黄克诚算是官职被撤得最多的一个。有人讲,黄克诚好像天生就带着股子“叛逆”劲儿,他一辈子都敢当那个“出头鸟”,在重要关头老是跟大伙唱“对台戏”。

不过黄克诚大将军总是爱唱“反调”,但奇怪的是,他每次这么干,最后都证明了他是对的,就像是那句老话说的,“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”。他这辈子,从来不怕直说真话,不看人家脸色行事,也不跟着别人瞎起哄。更不会因为怕这怕那,就违背自己的心意去屈服。因此,他没少得罪人,被撤职的次数也是多了去了。

黄克诚大部分时间都在搞政工,为啥授衔时能排在战功很多的陈赓大将前头呢?一方面,那时候他可是解放军的副总参谋长,还兼着总后勤部部长、国防部副部长这些要职,手握解放军的军事大权呢。

大家都知道,授衔这事儿,看的可不只是官职大小,还得瞧资历深浅、战功多少、对革命出的力,还有啊,像土地革命那会儿的代表、抗战时期各个根据地的头面人物、不同军种的代表等等,这些都是要考虑进去的。

黄克诚这家伙,在我军里头,算得上是个了不起的战略高手。1927年大革命垮了后,别人喊着要“暴动”,他偏不赞成,结果证明他看得准。到了1930年,他又跳出来说别打大城市武汉,这回他又说对了。还有啊,1931年他不同意“肃反”,1932年反对攻赣州,1935年不赞成硬碰硬,1942年他还不让饶漱石搞那套“小把戏”,再到1943年,他又站出来反对“抢救运动”。你看,他这些时候唱的反调,最后都证明他是对的。他老这么“唱反调”,其实正说明了他是个有远见卓识的战略家。

他连林彪在四平那会儿的策略都敢唱反调,结果证明他没看错,而那策略还是毛主席想出来的。1946年5月份,黄克诚就是不同意“在四平硬拼”,后来咱们部队在四平真就吃了亏,伤亡不小。

黄克诚最出彩的一手,可能就是他提议要赶紧拿下东北。抗战刚一结束,他就跟党中央和毛主席强调,东北那块地方太重要了,得赶紧动手,不然晚了怕出岔子。就这样,到了1945年10月24日,罗荣桓接到了毛主席的秘密电报,说让他带着轻便的机关,这几天就奔东北去。

东北那可是全国的大粮袋子,一到乱世,手里有粮就能招兵买马。说到工业实力,东北在全国那是数一数二的。多亏了黄克诚出的主意,咱们军队动作快,一下子就把东北给占住了,接收了好些个兵工厂,还把全军懂军工的人才基本都弄到了东北。到了1947年到1948年那会儿,东北民主联军开始反攻,东北的兵工厂可没少出力,一共造了八百多万发子弹、一百六十多万颗手榴弹,还有各种炮弹一百零五万发。

东北民主联军动手搞冬季大战那会儿,黄克诚感慨地讲:“这三个月冬天打仗用的子弹炮药,比咱们苏区十年内战加一块儿用得都多。”

四野凭借着老天爷给的好条件,没几年时间,就从一开始的二十来万人,壮大到了有一百五十万大军的解放军的主力部队。

四野能拿下这些成绩,说到底,黄克诚可是出了大力气的。正因为黄克诚在革命中的那些大贡献,所以在授衔时,他的位置才排在了陈赓前面。